查看原文
其他

被收监倒计时,她买好孩子1到5岁的衣服 | 记者对话六位服刑母亲

袁毓菁 上海法治报 2019-06-08

正文共: 3395字

预计阅读时间: 9分钟


生活中,母女聚餐是稀疏平常的小事。但对正在监狱服刑的母亲而言,能与前来探视的女儿进行一场40分钟的“亲情会餐”弥足珍贵,这40分钟是怎样的情感压抑与释放?


40分钟,2400秒,每一秒都万分珍惜。尽管在会餐前夜,母亲已打好腹稿进行倾诉,但在当下却选择沉默聆听女儿的琐碎生活,行动上便是默默给女儿夹菜。


春日五月,母亲节前夕,记者走进上海市女子监狱,与六位母亲进行了对话,记录了六个触碰情感深处的故事。


在她们的身上,看不到颓废、失意,穿着统一的蓝白服装、黑色布鞋,倘若不是在这个场景下遇见,定是不能将她们与服刑人员联系到一起。记者有感于她们因爱而自我救赎的勇气和乐观,也惊叹于母爱撼动人心的力量。


一堵高墙,阻断了自由,隔绝不了绵绵温情。撇下罪犯身份,她们也是鲜活而带有温度的母亲和女儿。


“妈妈,你平时也吃这些饭菜吗?”


沈妮(化名)54岁,被判决有期徒刑15年,已执行7年。


沈妮的两位女儿已经长到27岁、15岁,由孩子的舅舅照顾,“但时间似乎停留在了7年前,梦中的场景也是孩子小时候的嬉戏玩闹,记忆是模糊的。”


入狱后,最是牵挂的是两个小孩。大女儿存在轻微智力问题、身体不佳,也因为怕打扰小女儿的学习,会见都安排在了寒暑假。七年来,只见冬夏、不见春秋。这一年两次、总计一小时的探视,思念情绪的喷涌凝结在琐碎小事的分享中。情感是压抑着的,不敢过分表达出思念,因为离别是注定。


沈妮每个月固定给小女儿寄出家书,“希望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,所以十分关注她的价值观。”小女儿正值青春期,身边没有女性家长解答疑惑、困恼,生理期这类的事情在信中常常提及。女儿的回信会提及更换班主任、成绩升降等日常,让沈妮觉得自己还参与了女儿的生活。因常有书信往来,母女间并没有觉得生疏。


去年3月,监狱举办母亲文化节活动,因表现良好,沈妮赢得了一次亲情会餐的机会。40分钟,2400秒,对于常人而言,这只是一堂课、几站地铁、一集连续剧的时间,但对沈妮一家来说这是“久违的午餐”。


母爱进大墙活动中亲情会餐时刻


会餐前夜,沈妮辗转难眠,“时间有限,想说的话实在太多。”沈妮认真得像个孩童,打好腹稿,以免没问及重要的事情,毕竟一别又是半载。


“很长时间没一起吃饭了……”重逢的情绪应该是欢愉的,沈妮的话刚说出口就被女儿打断,孩子小心翼翼地问道,“妈妈,你平时也是吃这些饭菜吗?”沈妮顿了顿,回答说,“是。”孩子尽可能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,将几个月内家中、学校发生的事情囫囵分享给母亲,生怕错过了一个重要时刻。


因为牙口不好,沈妮对孩子反复念叨着“多吃一点”,孩子也表现得格外乖巧,把饭菜往嘴里拨弄。孩子的眼眸直勾勾地盯着母亲,每一秒都珍惜,她轻轻触碰母亲的手指,久违的亲昵感,这一次两人之间没有隔着玻璃。


孩子从来没有责怪,离别前强忍哭意,笑着说:“妈妈,你要保重身体、安心改造。”沈妮憋着眼泪回忆道,“觉得自己身上担子重,孩子很需要帮助和陪伴,希望自己能尽快承担作为母亲的责任,这是努力改造的动力。”


沈妮觉得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母亲,母亲在世时,她已经因为犯罪入狱过一次。1996年,在丧母、离婚双重打击下,她倍觉家庭坍塌,再次自我麻痹,最后走上违法道路。“您在天之灵放心,我这次一定吸取教训、不走老路。”母亲节前夕,她在给去世的母亲写了一封信,虔诚地写下了这句话。



“毕业典礼那天,我仿佛看见你”


2018年1月8日,王卓(化名)对这个日期十分敏感,那是入狱的第一天。一年前,她因犯罪被判有期徒刑4年,已执行1年零4个月。


那年,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的儿子21岁。王卓说,“从未错过儿子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,小学、中学、大学的开学典礼、毕业典礼,每一次的家长会……”但这一次,她失信了。


“7月8日,上海交通大学举行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,篮球明星姚明作为毕业生代表在典礼上发言。”在这则简短新闻的背后,在上海市女子监狱,一个母亲正在暗自流泪,神情充满着遗憾与忏悔。


王卓谈起大墙外的儿子不由得流下愧疚的眼泪


儿子在来信里说道:“毕业典礼那天,我找了半天,仿佛看见你。”9月,儿子在会见厅里笑着告诉母亲,“我已经拿到了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。”


她一直担忧自己的犯罪行为给儿子在国内就业带来不良影响,“希望儿子通过自身的优秀弥补母亲带来的麻烦。”她满带着自豪分享儿子的优秀表现,“现在他在大学做助教,明年会申请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。”


同时,她很担心美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给儿子带来不良影响,希望儿子学成后可以归国。“在狱内每天都可以收看新闻,并没有脱离时代,我觉得中国日后的发展很有潜力,希望儿子能学成归来建设祖国。”


“保持善良的品质”是她对儿子的期待。“男子汉要坚强,像个男人一样去克服困难。希望儿子好好的,自己也会坚强。”她反复地说道。


入狱后数月,王卓的外祖母过世,这让她十分悔恨、郁郁数天。王卓的父母已是古稀之年,她深知这个年龄最需要的是陪伴。但此前的她忙于市场经理的工作,生活被工作铺满,只有节假日才与父母相见。“当时是想通过自身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,现在只想父母保重身体、自己也养好身体。”


儿子因远在美国,上一次探视是在圣诞节,但常有来信。父母每月都会来监狱探望,不论风雨。虽然辗转来郊区探视有些辛苦、吃力,但每月如同“报平安”的探视使王卓安心,“父母健在”已经足够,哪怕相顾无言也有千钧之力。


“爸爸走得慢,落在后头,母亲心急先到了会见厅,那时在会见厅只见妈妈一个人,我顿时慌了,很怕发生了什么……” 王卓像个孩子一样慌张失措,在父母亲的心中,即将知天命的王卓也还是孩子。


母爱进大墙活动让女犯有机会和母亲手牵手坐在一起


父母退休前都在研究院工作,身边的老同事都是知识分子,王卓很怕自己的行径败坏父母一生的为人。“感谢他们的包容,一直告诉我,犯错没有关系,要把坏事变成好事。”她说,母亲在她看来是在背后默默支撑的角色,“在外碰到再多的困难也可以回家停泊、依靠”。


说到出狱后最想做的事情,她说,“回家多陪伴父母,一定要弥补挥霍掉的这四年,日后有更多的四年想共同度过。”



收监倒计时:把孩子1到5岁的衣服全部买好


汤婷(化名)因哺乳期获批十个月的取保候审。十个月,这丧失自由的倒计时,大人们都清晰地知道分别的时刻,彼此心照不宣。13岁的女儿问,“我知道妈妈做错了事,但你要去多久呢?”汤婷只模糊地回答道,“可能八九年。”她不忍心告诉孩子真相。


女儿比自己预想得成熟,像个小大人般冷静地陪伴自己处理入狱前的事情,她知道自己即将要“代替”母亲的角色。收监前几个月,汤婷将自己离开后的事情一一向女儿交代清楚,水电支付、生理期……“我希望她有独立能力,并且可以照顾外公。”毕竟,这一去就是十三年。“我把儿子1到5岁的衣服全部买好了,也带着70多岁的父亲做了次全身体检。”


汤婷给三岁儿子写的信


汤婷把给儿子的信折成一个大大的心型


入狱前汤婷还带女儿去了次游乐场,这是“之前工作太忙没有做的事情”。因为还背负着千万元的债务、50万元的罚金,全家都在压缩开支,女儿看到游乐项目的价目表后十分懂事地摆摆手说,“等妈妈你回来再一起玩儿吧。”女儿的懂事让她又骄傲又心疼。


入狱的前几晚,母子三人挤在狭小的床上睡了几晚。夜深了,女儿偷拍自己后背,在耳边低声说,“妈妈没事的,我会等你的。”


收监执行那天,正好是女儿的新学期注册日。“我告诉她不要回头,女儿乖乖地扭过头去,她清楚地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。”女儿转身哭着向校门走去,汤婷也哭成了泪人。


上个月的来信,父亲说在汤婷出狱前一定将钱还清,让她安心改造。女儿说道,自己要考复旦附中。家里只有爸爸、外公、弟弟,没有女性对女儿的成长给予指导,汤婷告诉女儿可以独自来信分享自己的困恼与忧愁,这是母女之间的小秘密。


方才4岁的儿子并没有办法阅读汤婷的信件,但她仍坚持每年都写下一封长信,待儿子长大后再交给他。她在信纸上一笔一划地书写,不敢把字写得太潦草,“怕儿子看不懂”。信中她写道,“我看着你一天天长大却百感交集,因为我知道不久以后我便将离开你去到一个很远的地方,然后要到你长成一个小男子汉的时候我才能回来。”


因犯罪入狱,13岁的女儿与汤婷将分别十余年。26年前,13岁的汤婷也因丧母和父亲相依为命。汤婷说,自己和女儿强调诚信或许显得荒谬、讽刺,但父亲给自己的言传身教中一直反复强调着“诚信、孝顺”的重要性。


作者 | 袁毓菁

指导老师 |  刘海

摄影 | 王   湧

编辑 | 袁毓菁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